202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为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繁荣振兴,发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引领行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服务工作,7月18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黑龙江伊春召开202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会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崇和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邓小丁出席会议。黑龙江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王雁江、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董文琴出席会议并致辞。伊春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新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副会长杜同和、何烨、刘江毅,监事长刘素文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陶小年主持。
张崇和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与行业和大师携手同心,共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一是开启了大师领航的新篇章。过去五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建立了四年评选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稳定机制,高水平开展了两届国大师评选,执行了科学严谨的评选标准,对大师的道德、素养、水平明确了量化评判要求。全国各地省级和市级大师评选对标跟进,评选的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带动了工美行业大师质量的整体提升。大师委制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律管理办法》,引导大师自律自治、规范发展、奉献行业、回馈社会。各地制定省级大师《自律办法》,推动全行业兴起了自律发展的良好风尚。过去五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总人数发展到640人,省级大师超过6000人。
二是构建了工美传承的新体系。五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制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管理办法》《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评价办法》《轻工‘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认定细则》,全面系统地推动工美大师传承创新。从2019年开始,大师委持续开展了“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至今,148位国大师、省大师走进49所基地院校,线上讲座线下授课超过6000课时,学生超过9万人,大师委直接组织的线上讲座超过20场。大师与院校积极合作,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开展实训,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五年来,大师委开展了一系列传承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创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49家、“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56家,“轻工‘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16家。大师委推动传承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发挥出日益显著的重要作用。
三是开辟了宣传行业的新阵地。五年来,中国轻工联、大师委积极拓展宣传渠道,打造更加高效的宣传平台。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合作,对30多位代表性国大师进行专题采访,制作大师宣传片,发表专题文章,有效展现了大师的匠心匠艺和先进事迹;创办中国工艺美术专刊,发布行业资讯,解读政策法规,宣传大师风采,累计刊发文稿150余篇,推介大师工匠100余位;创建大师委和博览会官方微信平台,开展大师和行业系列报道,累计发文200余篇,阅读人数百万人次。这些宣传渠道,效果显著,影响广泛,成为了推介工美的有效阵地。
四是搭建了繁荣市场的新舞台。201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顺应行业期盼,广泛凝聚资源,创办了权威的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截止目前,展会成功举办3届,累计展览面积近14万平米,展品30余万件,其中国大师、省大师、大国工匠的精品超过6万件,展商5000多个,观众近10万人。全国各地工艺美术行业组织、各重点产区组团参展,展团数量逐年递增,今年参展团组超过50个。经过三届积淀,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已经成为工美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展览会,成为创造商机、促进交易、繁荣市场的全新大舞台。
五是创建了规范标准的新机制。为填补工艺美术标准化组织的空白,五年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针对行业痛点,加强对策研究,向国标委申请成立全国工艺美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大量调查、研讨、协调、申请工作,工美标委会于去年正式组建。中国轻工联组织编制章程,制定工作细则,起草工作计划,选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行业管理者70人担任委员,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目前,行业急需的《工艺美术品分类》《工艺美术品术语》等多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已初见成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批准,正式成立大师委雕刻艺术、陶瓷艺术、传统书画装裱三个专业委员会,颁布三个专委会章程,进一步开创和完善了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的新机制。
大会为新成立的传统书画装裱专委会组织机构成员颁发聘书
